两大展会齐现中企力量

2018-11-14 09:24: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1月5日,一名记者在进博会中国馆内拍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模型。(记者 陈建力 摄)

   

  珠海航展上,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首次亮相。(记者 梁旭 摄)

  鹰翔蓝天,鹏集海上,11月初的两场重量级展会令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首届进博会奏响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互利共赢的时代强音,第十二届珠海航展则以“陆海空天电”全领域大国重器的集体亮相惊艳世界。其间,中国企业特别是央企表现亮眼,充分展示了责任担当。

  进博会:

  “主场”迎宾共谱华章

  共羽华平,万商云集。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落下帷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参展企业汇聚其间,令进博会亮点纷呈。在采购大单密集落地的同时,中国企业更是发挥主场优势,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打造全球企业深度合作新格局。

  采购大单密集落地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最热的关键词就是“买买买”。不仅中央企业组团“下单”,民营企业也“扎堆”采购,进博会追求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成交。

  由95家央企组成的中央企业交易团无疑是展会的一大亮点。进博会期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组织了近60场配套活动,集中签署了一大批采购协议,不仅涉及老百姓最关切的衣食住行,还覆盖能源、通信、化工、钢铁等各行各业。

  11月6日,中粮集团交易分团与57家外商现场签约,囊括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供应商的产品,包括谷物、油料、食糖、肉类、乳制品、水果、酒类等在内的农产品和食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高品质牛羊肉,来自新西兰的婴儿奶粉都将从这里进入中国市场。

  11月7日,南航分别与普惠、通用电气、罗尔斯·罗伊斯、罗克韦尔柯林斯、泰雷兹、霍尼韦尔等26家全球航空制造领域的大型国际知名厂商签约40份,涵盖飞机发动机、航空器材、特种车辆、客舱设备、机上娱乐节目等主要进口产品。

  国家电投所属上海电力、国核工程、国核自仪、内蒙古公司、贵州金元5家二级公司分别与安萨尔多、通用电气、西屋电气等企业共签署了9项合作协议,协议范围涵盖核能、重型燃机、煤炭、矿产、机械设备、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国家电投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安萨尔多公司成功签订了燃气轮机设备及相关服务采购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成功引进首台套GT36-S5型H级燃气轮机,将有力推进我国装备应用水平的提升。

  “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广泛开展贸易往来,在促进贸易畅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首届进博会中央企业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进博会的举办,对中央企业与世界各国企业开展贸易强化合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在央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民营企业也不甘落后,抓住这次家门口的贸易机会,与各国企业达成广泛合作,这其中,电商平台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进博会的第二天,几大电商平台便集体晒出采购大单。阿里提出在未来五年实现全球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京东则大手笔发布了近千亿元进口品牌商品的采购计划;苏宁也收获颇丰,全球采购规模近150亿欧元,5000个海外品牌将引入中国市场;网易考拉则与超过110家企业达成商品采购协议,并与近10家品牌完成战略升级签约。

  进博会巨额订单的背后是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据《2018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

  远不止于“买买买”

  “进博会既是一个外国企业向中国市场展示进口产品、寻找进口合作商、开拓中国市场的平台,也是一个中国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深化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平台。”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首届进博会的国家展上设立的中国馆,占地约1500平方米,取名“共羽华平”。代表中国企业创新成果的复兴号高铁、国产大飞机、港珠澳跨海大桥等悉数亮相,吸引着世界各国参展商的目光。

  被喻为“一带一路”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也以电子沙盘的形式出现在中国馆里。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合作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建设的重要纽带,本届进博会有很多展品就是经由中欧班列来到上海的。

  “目前,中央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3116个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合同额占比超过70%,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成绩突出。”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日前在国资委举行的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媒体通气会上介绍。

  “这是保障首届进博会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的关键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透露,首届进博会筹备过程中,国资委作为筹委会成员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积极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高质量的工作标准,组织中央企业邀请外国合作伙伴和供货商参会,组建了中央企业交易团,95家中央企业组织了交易分团,1400家单位参与,有关的中央企业参与了海运、民航、交通、金融等领域保障和支持。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打造深度合作新格局

  进博会上,中国企业发挥主场优势,在达成直接的采购计划外,还帮助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外企业借助进博会契机,加强深度合作。

  “国有企业改革是市场化、开放式的,真诚欢迎国内外企业参与中央企业改革,通过股权投资、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企业重组、专业化整合,以及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战略合作,共同探讨各类经济深度合作的途径与模式,更多分享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成果。”肖亚庆表示,中央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与各方深化合作,相互融入彼此产业链、价值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谋合作,共享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宝武集团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矿石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将在高端技术装备方面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中国宝武集团董事长陈德荣表示,将以“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为抓手,加快全球化步伐;抓住进博会国际化平台,在国际化进程中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东道主,中国在进博会上宣布,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我们通过进博会积极主动地扩大进口,也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明表示,同时也要看到,进口博览会不只对外释放利好,对内同样产生积极作用。

  “进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产品和服务展示平台,并非专属于中国的企业。因此,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会更多,外部竞争压力会更大,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会越高,需要有足够‘硬’的产品和技术,方能占据一席之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进博会将成为中国企业的试金石,起到去伪存真、辨明真假的作用。”(记者 王文博)

  珠海航展:

  大国重器“扎堆”亮相

  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惊艳亮相、歼20战机编队飞行、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首次集体亮相、高速飞行列车初露真容……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下称“珠海航展”)上,大国重器“扎堆”亮相。经过20多年努力,珠海航展已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展会之一。

  “陆海空天电”全聚首

  湛蓝的天空中,中国自主研制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拖着彩烟,表演了“榔头”机动、“大迎角360度滚转”“落叶飘”“眼镜蛇”等一连串典型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这标志着中国成功实现了推力矢量这一航空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

  “本届航展,我们的参展展品达到134项,其中37项是首次亮相。特别是‘长空亮剑’的国之重器展区,集中展示了制空、打击、预警、信息、投送等全要素高度融合的空中作战体系和‘从三代到四代、从有人到无人、从空基到全域’的跨越发展能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说。

  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领域的一次航展,实现了“陆海空天电”领域的中外企业首次聚首。

  “没想到我们也有机会参加珠海航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部主任李彦庆说,这家全球知名的船舶制造企业今年第一次参展,琳琅满目的各类展品不仅展示了企业的最新成果,也填补了珠海航展版图的最后一块空白。

  创下规模之最的,还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作为“天”的代表之一,航天科工展出了防空、海防、对地打击、无人作战、预警监视安防、商业航天和指挥通信与支援保障七大体系的近百项产品,参展规模为历届之最;作为“陆”的代表之一,兵器工业推出装甲突击、火力打击、防空反导、智能弹药等领域一系列新产品及成体系成建制武器系统和解决方案,体现出中国陆军外贸武器装备的高水平。

  这也是迄今为止不同类别产品最丰富的一次“全谱系”航展。以“电”领域为例,从巨大的价值数亿元、可以探测数百公里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到小巧玲珑、可以随手携带的安防设备,再到小得“看不清的”系列芯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向全球市场展示了覆盖多个技术领域的400余项尖端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构建了一张无所不包的“智慧之网”。

  自主创新“厚积薄发”

  本届航展,和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一起备受瞩目的,还有首次编队飞行的歼20战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杨伟说,“20”不仅是一个机型的代名词,更是中国航空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代名词。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的“大国重器”面向全球市场,举行了史上最全的一次“集体亮相”,在众多参展企业看来,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熊群力说,能够拿出适合全球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产品,得益于改革开放引领企业“厚积薄发”。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航空工业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国企向现代公司的跨越,实现了航空工业从以军为主到军民融合的跨越,实现了航空工业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的跨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陈元先说。

  “将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开放发展与自主创新”——这是航展上中国参展企业最经常提及的高频词和关键词。

  “航空工业也在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但是自主创新不意味着封闭,还是一种开放、协同以及资源的整合与包容,我们通过整合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在创新上实现更好的发展。”陈元先说。

  加速迈过核心技术“关键坎”

  “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等不来,‘卡脖子’的短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独立自主创新之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李立功表示,通过航展,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在最尖端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进展与突破,让世界能够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开放的中国,也更加敞开胸怀与我们交流合作,这将最终让我们加速迈过核心技术“关键坎”。

  让国产大飞机早日冲上云霄,曾是无数中国航空人的梦想。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曾一度被讽刺为“没有翅膀的雄鹰”。此次航展上,先后首飞成功并逐渐羽翼丰满的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运20、C919、AG600再度同台亮相。继它们之后,CR929宽体客机、通用型运输机运20F100又进一步揭开神秘面纱。未来,人类的蓝天舞台上,将有更多国产大飞机的身影。

  “事实证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只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民机部项目办主任冷毅勋说。

  不久前,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水上首飞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再次回到“老家珠海”,在它的主场完成了荣归首秀。这架被称为“争气机”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其几乎所有部件均实现国产,是名副其实的自主研制。

  不论是其装配的国产涡桨6发动机还是先进的气水动布局、世界最高的飞机起落架……“AG600的研制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走独立自主路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在独立自主研发之路上,决不能‘翻烧饼’般老是翻来覆去,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决心。”冷毅勋说。(记者 陈芳 王攀 胡喆 荆淮侨)

责任编辑:王琦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