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特色精准培训 为“草根”人才铺就成长“快车道”

2020-07-15 16:5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15日讯 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官网了解到,杜家奎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综采二区出了名的支架大拿,干了大半辈子支架工的他,在汗水驱动时代,不仅为矿山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支架能手,陈永超就是他其中的一位“高徒”。然而,自该矿智能化工作面投用以来,他的一身手艺却没有了“用武之地”,而陈永超却凭借年青人超强的学习力成为该矿首批智能装备工程师。

  和杜家奎一样,曾经给予年轻人“传帮带”的师傅们,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传统的业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需要。

  怎么办?怎样才能让“杜家奎们”与时俱进,尽快掌握新技术,让他们在也能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中施展拳脚?

  “我们通过实施‘师徒换位双培养工程’,让掌握先进操作知识的青工徒弟反哺师傅,为师傅讲授智能化操作知识,帮助师傅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师徒互学互鉴、互帮互助,达到了师徒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该矿党委书记雷其玉说。

  借助这种培训模式,该矿先后有8对师徒签订了“师徒换位双培养”承诺书,通过培训,“师傅”们很快找到了“感觉”,掌握了电液控支架操作、跟机移架及智能化设备维修等技能。前不久,采煤专业的师徒们联手,在未请一名外援的情况下,自主安装了3上601智能化工作面。

  而这种创新形式培养“草根”人才的做法正是该矿加强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企业发展既需要高、精、尖人才,也离不开奋战在每一个普通岗位上的“草根”人才,为此,蒋庄煤矿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智慧矿山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逐渐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唱起了“主角”,面对装备“鸟枪换炮”的新形势,该矿探索实施矿、区队、班组“三级”技能精准培训工作模式,设立多个“技能精准培训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厂家、智能工程师、高级技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精准施教,送教上门,让新时代矿工get到很多新技能。

  “二季度,我们先后开展了WC25E型铲板车、液压框架式起吊装置等新设备新工艺精准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78人。通过培训,学员们掌握了新工艺、新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该矿安全培训中心主任李忠文说。

  同时,该矿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联合会等“创新孵化站”加大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各单位自身资源优势实行“一对一”“ 对对红”培训模式为人才成长开辟更多捷径。

  该矿安装准备工区主管技术员齐海安就是这一培训模式的受益者,刚参加工作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工,工区将他和区长张涛结为“一对一精准帮带”对象。只要张涛有时间,就手把手教他制订施工规程措施、画各类技术图纸等,经过在岗位中锻炼成长,他一步步从普通职工成长为见习技术员、技术员直至主管技术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走这么远。”蒋庄煤矿见证了齐海安的成长,也成就了他的成长。正如他说,一路走来所取得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导师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矿山的培养。

  对于像齐海安这样的“可塑之才”,该矿总是厚爱有加,通过实施“一对一”“对对红”精准帮带,对结对帮带对象同考核、同奖惩,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了安全工作技能和创先争优工作积极性,培养出周博、汪海鹏、王印臣等一大批技术骨干。

  “矿井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兴企理念,积极探索创新特色精准培训模式,大力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该矿矿长张培龙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黄钰淇